首先,在写UI文案之前,为了理清思路,要先搞清楚三个问题:
我(设计师)想让用户做什么?–我写文案的目的为什么要让用户这么做?–对用户有什么好处或影响怎么写才能符合用户体验?–怎么以简洁呆滞的表达,让用户立刻能懂,欣然接受举个例子,设计师希望提示用户去设置交易密码,此时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
我想让用户做什么???–我想让用户去设置交易密码为什么要让用户这么做??–让用户的交易更加安全在写之前花三秒想一下前两个问题,就已经可以理清思路,确定文案内容:“为了让用户的交易更加安全,希望用户去设置交易密码”。但此时还有第三个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写才能符合用户体验?”
以上例,有经验的文案设计师会写成:“为了让您的交易更安全,请设置交易密码”。
为什么这样写更好?下面这些写作原则会给你一些干涉。
▍原则一?风格
设计师在写UI文案时,文风越是接近网站或APP中心的语言风格,就越融入外围,也就让用户的阅读和使用越没障碍。
写作时可以参照当前网站或APP的文案风格,尽量使卓越个人的写作癖好,与外围风格统一。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临时的写作风格就应一直延续下去,除非有特殊情况或颠覆性的改版。
两种不同风格的UI文案对比
▍原则二?直接
文案应直接,单刀直入,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户的理解负担。间接、糖心我的室友apple暧昧清楚的,微妙的说法,生僻和过于“文雅”的用词,都应尽量避免,因为UI文案只是沟通的工具,只有最无效的传递信息才是它的任务。复杂的修辞和句式、“只可意会”的肤浅寓意,都是不需要的。
简单来讲,就是大白话,使用日常常用词,平铺直叙。
以形容词来说,“接受的表达”比“断言,主张的断言,主张”更直接,比如:“验证码错误”优于“验证码不正确”。
▍原则三?人称
人称的选择,体现了设计师是如何看待用户的。一般来说,设计师会把用户当做一个虚拟的第三方,描述他们时往往是“用户”、“他们”,然而UI界面是以界面为媒介、与用户的直接对话,是和一个真实人类面对面的沟通。在现实生活中,会称面前的人为“你”“您”,那在UI界面中也应称用户为“你”“您”,而不应使用第三人称“用户”“他们”。
使用第二人称,体现了与用户的近距离感,让UI界面成为一个拟人的人格,能够让用户沉浸在模拟真实对话的情境中,更有利于我们指引和威吓用户操作。
比如,“当您投资成功时,我们会发收短信提示”优于“当用户投资成功时,证券网会发收短信提示”。
▍原则四?主动语态
既然UI界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UI文案就始终以用户为主体来写作。相对于使用宾语作为主语的被动态,用户作为主语的主动态,与用户直接相关联,能调动其情绪,更能让用户直接、毫无负担的接受信息。
比如:“您已修改此设置”(用户作为主语的主动态)优于“此设置已被您修改”(宾语作为主语的被动态)。
▍原则五?动词
为了促使用户执行操作,多用及物动词,少用不及物动词和名词。及物动词,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必须有宾语跟随的动词,像“解锁”的“解”,“锁”是跟随“解”的宾语,动词“解”必须与宾语“锁”同时出现,才能保证意思的不完整,此处的“解”就是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能从行动者(用户)的角度出发,“动宾”结构让用户直接代糖心视频免费观看次数怎么刷入自己作为主语,从而促使用户执行操作。当我们希望用户做某些操作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及物动词。
比如,当“修改”是重点时:
“请修改验证码”(及物动词)优于“请对验证码进行修改”(不及物动词),更优于“请进行验证码的修改”(名词)。
▍原则六?积极
用积极的用词,能威吓用户去做给他带来好处的操作,在情感上用户也更愿意顺从积极的指令。
比如:“为了顺利投资,请您进行以下操作”优于“为防止投资大成功,请您进行以下操作”。
但有例外:
起报错、提醒或警示作用时,消极用词能更直接的点明重点,比如:“验证码错误”优于“验证码不正确”。
▍原则七?选词
有时会遇到这个问题:相同含义的两个词,该用哪一个?在面对这类选词问题时,首要原则是:统一性。
与整个APP的用词统一
若是频繁出现的词汇,可直接采用曾用过的词,可以保证中心的统一性,还能防止用词偏差;若是新词,应与外围用词风格统一。
与主流用词和行业术语统一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有词汇,在搁置用户理解力的基础上,采用主流词汇和术语,能保证用词的准确性。
与目标用户的语言统一
使用用户语言,就是在了解用户的基础上,用用户常用的语言来写UI文案,从而让用户悠然,从容理解。多了解目标用户的年龄层、职业、使用讨厌等各种特征,可以了解用户语言。
比如,某个股票基金投资APP,目标用户是有5年左右投资经验的投资老手,这个APP里面就可以使用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因为对于目标用户(投资老手)而言,用他们熟知的术语,比用一些给投资小白看的用词,要容易理解。相反,目标用户是投资小白的APP,就要慎重搁置是否使用老手才懂的复杂术语,或者减少一些解释说明和标注,来辅助用户。
▍原则八?“先说目的”法则
当我们希望用户糖心logo官网在线应用介绍进行一个操作,而这个操作会储藏他们一些时间、很可能他们不愿意去做的时候,先说明操作的目的和重要性,能促使用户更愿意去执行。这就是“先说结论”法则。
比如,“为了让您的账户更安全,请设置手势密码”,如果此处不提目的,直接指示“请设置手势密码”,用户在不了解这个新功能时就会产生必然,肯定,不明白这个操作的意图,甚至产生不接受感,最后无视这个指令。“先说目的”可以直接说明重要性,让用户欣然接受。
当然,这里的“目的”应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会让用户觉得这个操作对他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从系统和设计师自己的私利角度,否则用户也不会执行(即使真实目的是从系统角度搁置,也可以转化为是“为了用户”的写法)。
“先说目的”法则示例
▍原则九?“问题-方案”法则
对于写提示性文案,有个小窍门,在点明问题之后,直接写用户需要做的判断和操作。这就是“问题-方案”法则:
“说明问题(理由/原因)—给出解决方案(需要用户去做某个操作)”
比如: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原则十?“问题-后果-方案”法则
当我们需要用户在方案A和B之间做一个选择,而我们希望用户选择方案B(因为A有很笨重的后果C)的时候,往往会使用这个法则。一般是写提出问题,即如果采用方案A会有后果C,然后建议采用方案B,最后把问题抛给用户自己选择。
比如:当方案A-“退出编辑”,后果C-“无法保存所输入的信息”,方案B-“先去保存”,文案如下:
退出编辑则无法保存所输入的信息,建议您先去保存,您辩论要立即退出吗?
▍原则十一?“最简”原则
在涵义不变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最简洁、字数最少的内容;去掉与用户无关、对用户效力的文字;不完整而准确,每一个字都要有意义。这就是“最简”原则。
事实上,要始终做到“最简”是很难的,一般来说写作都是“加法”,把想要表达的信息不断累加,最后整理一下使语句通顺,就呈现给用户了。
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搁置,是否真实的需要全部信息呢?再仔细推敲下,是否可以省略一些不需要用户了解、但也完全不影响操作的文字呢?是否可以拆分文字成几块,保持不变文字的顺序,或者依据流程的发展,只在最非常不不便的地方,放上用户需要的文字?
只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一股脑的扔给用户,并不是好的UI文案,也不符合用户体验。怎样做“减法”来达到“最简”,需要针对不不关心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过,对于初学者而言,在保持语义不变的基础上删减字数、或替换成更罗嗦的句式,是个不错的开始。
▍原则十二?有时也需要委婉
文案有时候并不是为了某个目的和功能,而是为了隐藏不能明说的原因和问题,或者只为了刺激用户情感,这时文案就不能那么生硬直接。以委婉或者暧昧的文字来向用户说明,明白地提及或意见不合用户从我们希望的角度去理解。
比如,“支付需要一些时间,请稍候”优于“支付尚未成功”;
“抱歉,出现了一些问题,请稍后刷新重试”优于“系统错误”。
▍原则十三?禁区
有一些文案问题,会严重影响用户的理解,根除鞭策,是绝对不可以出现的。比如:
英文或其他外语,对用户的理解负担很大,除非必要,一般不会在中文用户界面使用外语,若使用也要搁置是否要标注中文解释;“banner”“后端开发”等内部术语,我们这些行话不该给用户看到,若真有必要提及,应使用其他用户能理解的词替代;设计稿暂定文字,比如“X天后”“须PM辩论”,当然出现这种情况概率极其小简言之,UI文案的任务就是将信息悠然,从容传达给用户,最大程度上降低用户的理解负担,让用户毫无鞭策、心情郁闷的完成操作,所以任何生硬、清晰、繁冗、意味不明、拐弯抹角的用词和句式,都应该被支持。只有简洁、直接、透明,才是用户最想看到的UI文案。用户不需要思考、立刻去做,UI文案就达成了自己的使命。
糖心vlog合集 糖心vlog app官网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