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迎来建造新进展。
4月28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H1509)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实现坞内起浮的里程碑节点,从结构和舾装建造的“上半场”全面转入内装和系统完工调试阶段,整船预计于2026年3月30日下水,6月30日试航,2026年底正式交船。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完成坞内起浮
起浮是大型邮轮建造的关键节点。据悉,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实现首次起浮这一节点,H1509船较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用时缩短了1个月,在项目总目标工时降低20%基础上,利用57.2%的实动工时完成了超70%的项目整体进度,对比首制船同期提升12%,而且由于全船已经完成了更多项目的安装,整船起浮重量也增加了3654吨,建造效率和起浮完整性对比首制船有了巨大提升。起浮节点的实现为2026年底完工交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全面构建精益化、高效化的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能力取得重要突破。

爱达·花城号 中庭广场
H1509船未来交付后将与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一样,由华夏国际邮轮旗下爱达邮轮负责运营,外高桥造船与爱达邮轮通过密切合作,致力于从设计建造、配套运营的供需两端,共同推动我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型邮轮供应链有着国际化程度高、管理层次多、数量庞大、种类复杂等特点。国产大型邮轮工程项目自实施之初即作为中船集团“一号工程”,举全集团之力推进。
此次H1509船顺利起浮,同比首制船效率高、完整性佳,不仅是建造方、运营方与政府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全球数百家供应商齐心协力推进项目进展的成果,也充分体现了本土邮轮产业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邮轮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邮轮设计建造能为船舶修造、母港、零售、金融等相关产业链带来1∶14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邮轮装备产业链链主,中船集团统筹领导外高桥造船充分发挥制造端的牵引作用,在打造大型邮轮全流程自主研制能力的基础上,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带动邮轮市场发展为目标,积极培育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建设本土邮轮配套产业集群,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本土邮轮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为全球邮轮市场提供新选择。
目前外高桥造船成立专门的寻源项目组,重点强化邮轮供应链本土化建设,H1509船阳台工程包、升降娱乐系统等供应商已完成国产化替代。此外,中船集团已组织外高桥造船启动编制本土邮轮装备产业新一轮的十年发展规划,我国邮轮产业正蓄势待发。
中船邮轮旗下戎美邮轮首席运营官姚天佐表示,相比于爱达·魔都号,在爱达·花城号的建造上,船舶建造方、内装总包方与海内外供应商的配合更为默契,技术沟通工作更加顺畅、材料生产周期充足、整体项目执行节奏有序,大幅降低了项目执行的风险与成本。
在花城号的内装工程上,戎美邮轮加大了国产化的力度,对内装基材、家具、装饰天花板假梁、装饰隔断、地面材料(如地毯、瓷砖等)、艺术灯具,已经实现了80%以上的国产化,降低了国内内装总包公司的项目执行成本。中庭穹顶、大吊灯、跨三层甲板的大型装饰隔断、免税店等区域的整体艺术效果与元素设计上也更加丰富。此外,材料种类更加多样化,精密度、美观度要求更高,对于材料的选型、加工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国内供应商在魔都号、花城号上的经验积累,对邮轮的质量标准要求、防火要求、证书要求的理解逐步加深,国内供应链将在未来几年里,迈过以上门槛,应用于后续国产邮轮,并依靠成本优势,进入欧洲供应链体系。
爱达·花城号的顺利推进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供应商开始认识到中国邮轮内装品质的跨越式提升,对与戎美邮轮这样的链主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部分国际供应商为了开拓国内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中方客户,也在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建立本土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