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成功女性,如何应对失败

频道:旅游 日期: 浏览:1

4月26日,上海浦东图书馆内,“影海书香”系列活动以“她力量”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奥运射击冠军陶璐娜、临床医学专家顾建英、SMG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三位女性嘉宾,应“影海书香”策划人、总台央视纪录频道《超级装备》《科举》总导演韩晶的邀请,共同讲述关于成长、失败与超越的故事。

“影海书香”系列活动之五一特辑:“她力量”对谈现场

陶璐娜:靶心之外的人生哲学

陶璐娜,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曾六次获得世界杯总决赛冠军,并在2002年打破世界纪录。陶璐娜的职业生涯被光环笼罩,但她更愿意谈论的却是“失败”。

陶璐娜悉尼奥运会夺金

“我们一直在失败。”

她直言不讳,“射击赛场上,只有冠军才能被记住。第三名,他(她)会觉得我今天上了领奖台,挺开心的。进前8名的人,会觉得我拿到了证书,也挺开心的。只有第二名是最不开心的。”

这种对“成功”的执念曾让她深陷焦虑。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她因压力过大整夜失眠,紧张得发抖。“心理老师刘淑慧告诉我,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句话成为她的转折点。她开始将注意力从结果转向过程。“所以现在我做很多事情,都会把每一天每一分钟做好,这样就自然而然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结果。”

奥运射击冠军陶璐娜在对谈现场发言

谈到专注力训练,她回忆起自己有一次在德国的场地上,因为试戴一副眼镜花费了半个小时,被其他运动员嘲笑“墨迹”:“实际上我不是磨叽,我是在感受它怎样才最适合我。”

“这可能是射击运动赋予我的一个特点吧,越练越沉稳,越练越专注。我们很多小朋友去练射击,还没有站好,就举枪了;心里还没准备好,子弹就扣出去了;可能只打了八环、九环,没有命中十环,想也不想又开始下一发装弹,然后又举枪了。这就是专注力的缺乏。每一步是否已经想通,是否准备充分,越优秀的人,会准备得越充分。”

陶璐娜

这份冷静不仅彰显于赛场之上,更深深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之中。她回忆儿子4岁时的一次意外:父子俩在淀山湖游玩时不慎落水,不会游泳的丈夫跳入水中救人,岸上的她却在瞬间做出判断:“别慌!救生衣会托起你们!”

事后她反思:“长期的射击训练让我学会在危机中保持理性。”这种能力甚至帮助她在职业生涯中化解意外。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摄影师为了捕捉中国射击队的精彩瞬间,站在运动员面前连续按下快门,那刺耳的“咔嚓”声成为了比赛紧张气氛的一部分。尽管未提前预演此类场景,她仍凭借专注力和调整呼吸的技巧,最终在射击比赛中斩获三金一银。

“预案必须覆盖所有可能,但临场应变才是真正的考验。” 她说。

作为上海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陶璐娜坦言对家庭的亏欠:“儿子常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总在开会?”她很少下厨,甚至记不清孩子的家长会日期,但逐渐摸索出独特的沟通方式:训练间隙与儿子视频,用射击术语解释生活难题,比如“瞄准目标时要忽略干扰,就像写作业不能分心”。

如今,15岁的儿子已成为她的粉丝,“他说,妈妈的工作是让更多人爱上射击,这比做饭酷多了!”

顾建英:医学的温度与科技的救赎

作为世界首台两米PET-CT“探索者”临床验证的核心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复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顾建英分享了从医学的“精准”延展至“仁心”的故事。

临床医学专家顾建英

韩晶在创作纪录片《超级装备》时,国家卫健委推荐了两米PET-CT“探索者”这个装备,摄制团队到中山医院展开拍摄。当时在采访顾教授的时候,韩晶了解到:“人体内肿瘤病灶一般要长到1公分,甚至2、3公分时,传统的医学影像装备才能把它探测出来。而‘探索者’在肿瘤病灶只有0.3公分时就能探测到。这就为肿瘤疾病更早期的诊断以及医学干预,提供了无限可能。”

世界首台两米PET-CT“探索者”

顾建英说:“这台设备是世界医学影像装备皇冠上的明珠。”

面对公众对整形外科的误解,她解释说,“整形外科主要是修复和重建,比如一些先天性畸形、车祸创伤以及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而医美是它的一个分支。”她用比喻廓清概念:“整形是‘雪中送炭’,比如为烧伤患者重建面容;医美是‘锦上添花’,比如割双眼皮。”

她带领的团队专注于黑色素瘤治疗,这类“皮肤癌之王”致死率高达75%。通过靶向药物与细胞疗法的应用,正在显著地改善这一疾病的愈后效果。

“我们修复的不只是皮肤,更是患者重返社会的勇气。”她说。

生活中,顾建英更像是“凡尔赛式母亲”:女儿从小独立,中考上海市第三名,哈佛硕士毕业。“我很少陪她补课,但要求她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女儿幼时想学钢琴,三个月后因枯燥想放弃,顾建英坚持:“既然选了,就必须练满一年。”结果女儿一路考到十级,大学时还组建了乐队。

和孩子的相处,既是母女,又是朋友,“我很尊重她,不会对她提太高的要求,但规矩要有,三观要正,这样她的人生才不会走偏。”她说。

张媛:从“灾难性采访”到对话世界

“采访高层需要勇气,而我全靠一口仙气强撑。”张媛幽默自嘲。

SMG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

2008年,她以国际财经记者的身份加盟SMG第一财经,首场独立专访便遭遇“滑铁卢”。面对经济学泰斗吴敬琏,28岁的她因缺乏准备而只能照本宣科,甚至鲁莽地打断对方的发言。采访结束后,吴敬琏掸了掸裤子的灰尘,留下一句隐晦批评:“我可能无法回答你们媒体的问题。”那一刻,她形容自己“蠢到地缝都不够钻”。

这一次采访成为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我不能让他觉得我很蠢。”她恶补经济学理论,研读《国富论》《资本论》,甚至报名复旦夜校。2016年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时,她以“全球化中的分配正义”为题,引发对方长达20分钟的即兴演讲。

张媛回忆说,“他结束后主动握手,说这是近年来最深刻的对话。”

2024年两会期间,海尔掌门人周云杰因一个表情冲上热搜。张媛早上7点发出邀约:“周总您好,您火了!我的心情好比宋丹丹说‘十分想见赵忠祥’。”

张媛采访海尔总裁周云杰

媒体工作的跨国性质让张媛自嘲是“7×24小时全球劳动妇女”。儿子1岁时,因工作调度,她成了“Holiday Mom(假期妈妈)”。一次离别前,儿子将她的行李箱锁进房间,哭问为什么妈妈不能留在他身边。她回答:“妈妈在努力成为你的骄傲。”

生活中,她以独特方式维系亲情,让孩子看到“妈妈的爱只是形式不同”。14岁生日那天,儿子许愿:“希望妈妈永远做自己,因为我也在成为更好的我。”

“她力量”的内核:接纳失败,实现超越

三位女性的故事殊途同归。陶璐娜在射击中淬炼出“过程比结果重要”的智慧,顾建英以医学修复生命的尊严,张媛从挫折中锻造出媒体人的锋芒。她们不避讳谈论“不完美”,也印证了韩晶的总结:“真正的力量,是接纳失败与局限,在破碎处织补出完整。”

作为浦东图书馆的招牌活动,“影海书香”以影视、文学为媒介,搭建公众与创作者的对话平台。“她力量”主题分享会,也是“影海书香”自开办以来的第十期活动。据策划人韩晶介绍,“影”即“投影”,所有艺术创造皆为现实世界的主观投影。“影海书香”旨在引进国内外优质的影视、戏剧、文学资源,邀请主创到场,与观众进行零距离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普及活动。

本期“她力量”特辑秉持初衷,将镜头对准女性成长的真实投影。策划人韩晶坦言:“我们不想塑造‘完美女性’模板,而是呈现真实的挣扎与超越。”

活动策划人、纪录片导演韩晶